河北邱縣:新“三網融合”打通農民致富路

时间:2023-06-01来源: 首页*中鸿娱乐注册*中鸿登录平台首页

  “今年小麥收成一定不錯!”站在自家田地頭,望著已經進入灌漿期的小麥,邱縣梁二庄鎮張庄村種植大戶劉明憲信心滿滿。

  邱縣位於河北省南部,地處黑龍港流域上游,由於歷史上受黃河、漳河沖積,地勢高低不平,易旱易澇,十年九旱是邱縣氣候特點,歷史上邱縣祖祖輩輩受盡了旱、澇、風、沙、鹼“五害”之苦。

  但如今的邱縣,完全換了模樣。一幅“路在水中游、水在林中走、人在林中戲”的生態美景,正在邱縣大地鋪展開來……這種巨大改變源於一場聲勢浩大的新時代“人民戰爭”。

  “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啥時候河渠能修到俺家田地頭,澆水就不用愁了。”古城營鎮古城營村村民王付停回憶到,以前井水灌溉需要排隊,讓不少農民自家農田的“春灌”變成了“夏灌”。

  邱縣是資源性嚴重缺水地區,耕地面積53.7萬畝,以前僅有骨干渠道14條、200公裡,蓄水閘4座。多年來供水調度實行生活和工業用水優先,農業和生態用水主要靠開採地下水,這樣不僅用水成本高,還容易引發地表沉陷、中淺井水質污染等生態問題。

  群眾的呼聲,就是努力的方向。去年年底,邱縣新任領導班子堅持從解決制約發展的根本性問題做起,在走訪群眾了解民情、實地調研河渠現狀的基礎上,邀請水利專家、高級工程師、規劃設計院專業技術人員等進行“會診把脈”,提出了科學規劃性意見,確立了“旱時能澆地、汛時能排澇、平時能蓄水”水網建設思路。

  今年元旦剛過,一場新時代“人民戰爭”在邱縣打響。這項工程正在如火如荼進行之時,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打亂了原有節奏,但是邱縣縣委、縣政府堅定必勝信念,咬緊牙關,堅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手抓、兩不誤、兩促進,多年未曾見到的全民參與的大生產場面,在邱縣的田野上重現。

  重點實施主渠道治理,支、斗渠、坑塘治理,老沙河調蓄和揚水站維修建設、管網鋪設等四大工程,疏通總長41.25公裡的9條主要干渠,織密骨架渠﹔推進總長135.41公裡的56條支渠治理工程,實現互聯互通﹔系統治理41條總長97.65公裡的斗、農渠,擴大地表水受益面積。全面改善鄉村水生態環境,打通全縣農業發展的“命脈”,完成了從“缺水縣”到“生態縣”的創舉。

  邱縣邱城鎮的種植大戶李連江看著河水流進麥田,打心眼裡高興,他算了一筆賬:“我的260畝地今年都用河水澆灌,往年用大井澆地是平均每畝地花費35元左右,現在用河裡的水澆地超不過5塊錢,一次就節省了10000塊錢。”

  與此同時,邱縣還充分發揮“全國綠化先進縣”和“全國四好農村路示范縣”的優勢,確定了將水網與林網、路網的一起打造,實施新“三網融合”建設,進行集灌溉供水、防洪防汛、生態景觀、文化旅游、交通暢通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工程。

  新“三網融合”工程改善了農業發展環境,打牢了農業發展的根基,讓農民看到了農業的未來和希望。

  為了全面打贏這場“人民戰爭”,春節前后,邱縣的干部放棄休假,爭分奪秒,連續奮戰。邱縣縣委書記李劍青、縣長閆龍虎等縣領導經常深入一線調研指導﹔縣農業農村局、交通運輸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及各鄉鎮的干部每天都盯在現場,全力推進。

  邱縣牢牢抓住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這個“牛鼻子”,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走在前,凝聚起眾志成城建設新“三網融合”工程的磅礡力量。

  去年除夕,室外溫度已達零下10度,當新年鐘聲敲響、千家萬戶共享團圓之樂的同時,邱縣7個鄉鎮廣大黨員干部依然奮戰在修建河渠的一線——隻為了不耽誤來年百姓的春耕春灌。

  “從挖這個渠,我和村書記一直在那兒待著,一天能待18個小時。我願意在開閘放水的時候能回家看看,這也是老百姓的期盼。”新馬頭鎮布路店村村委會主任張會民在河渠修建中意外受傷,人躺在醫院,心卻想著念著村渠早日能通水。

  干部“挖掘機”沖在前面,群眾“小推車”支援前線。在廣大黨員干部帶動下,全縣10余萬群眾主動投入,義務勞動。

  搞建設,光有熱情還是不夠的。為徹底激活建設動力,邱縣堅持利益聯動、共享共建共護。一方面,通過發包支渠綠化權、運用揚水站及地上水使用費用等方式解決資金問題﹔另一方面,按照“誰受益、誰管理”“誰干得好、誰補助多”的原則,制定了《以獎代補資金實施方案》,建立利益聯結機制和共享共建共護機制,對縣級工程安排專門獎補資金,對清淤土方和河堤壓實按任務量完成情況進行獎補。

  同時,拓展縣鄉村三級河長職責,激發受益群眾河渠共護。實施日巡查、月督導、季考核獎懲機制,推進河渠管護常態化、管理規范化、獎懲差別化。經統計測算,地表水灌溉成本每畝節約40元,作物產量顯著增加,以實實在在的效益,激發群眾參與積極性,自願出資出勞。

  目前,全縣疏通擴挖河渠65條178公裡,河渠數量較之前增加4.6倍,河渠總長度增加近1倍, 217個村地表水全覆蓋﹔升級改造鄉村道路403公裡,新建沿渠道路220公裡,使糧食運輸更加便捷,農產品運輸成本大大降低﹔ “一網一廊一基地,一批一帶一場一中心”的“七個一”造林工程正在實施,今年新增造林2萬畝、植樹112萬株,形成道路每側綠化100米的“綠廊”。

  新“三網融合”工程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方便干大事的優越性,為農民發展高效農業創造了機會,激發了農民的創業激情。

  邱縣“水網、路網、林網“三網”交相輝映。圖為邱縣梁二庄鎮塢頭村“三網”航拍景色。 孫海峰攝

  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基礎,尤其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糧食安全意義更加重大。邱縣以新“三網融合”工程為基礎,全面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把穩定糧食生產作為今年農業農村工作的頭等大事,按照“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的要求,邱縣重點布局糧食安全大戰略,牢牢握住21萬畝小麥生產不放鬆,有力提高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

  政府強基礎,“糧農”降成本,邱縣布局糧食安全大戰略。小滿將近,河北邱縣邱城鎮的種植大戶李連江看著隨風舞動的麥穗,豐收在望。他高興地算了一筆種糧成本賬:“我的地今年都用河水澆灌,往年用大井澆地是平均每畝地花費45元左右,現在用河水澆地每畝超不過5塊錢,今年澆了兩遍水,每畝能省80多元。配套設施上來了,糧食產量高了,質量有保障了,種糧收入年年增加了。”

  種植成本的降低和農業基礎設施的持續改善是確保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在農村田間道路建設上,邱縣升級改造鄉村道路403公裡,新建沿渠道路220公裡,糧食運輸更加便捷,農產品運輸成本大大降低,有力激發了群眾種糧的積極性。在農業用水上,邱縣地表水耕地灌溉面積實現了縣域內全覆蓋,水網連接田間機井,方便灌溉,有效提升農作物產量,又減少農民澆地成本。河水水量足、水溫適宜,糧食產量大大增加。今年小麥畝產預計達到1200—1500斤。

  鞏固和提高糧食生產能力,邱縣把藏糧於地、藏糧於技落到實處。在藏糧於地上,邱縣以農田水網、路網、林網建設為重點,推進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大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實施配套節水改造與設施現代化建設,打造了高標准農田,大大減少了地下水超採,涵養了生態。在藏糧於技上,邱縣引進農業無人機等科技項目,推動生物種業、重型農機、智慧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的創新,實施小麥、玉米、大豆等的良種引進。同時,培養了一批種糧大戶、科技能手等農業人才,為糧食生產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邱縣小麥種植面積常年保持在21萬畝左右,產量11萬噸,有7家糧食購銷企業,總倉容量7萬噸,存儲托市收購小麥4.5萬噸,糧食產量實現了連年增長。

  “今年種植面積達到了一萬畝,水網建設不但讓他節省了紅薯種植成本,路網建設也給紅薯產業的電商物流發展插上了翅膀,對於未來發展,我很有信心。”邱城鎮蜜薯種植大戶馬建波說。

  以新“三網融合”工程為紐帶,邱縣加速鄉村振興步伐,實現科技農業、綠色農業、品牌農業、質量農業同步發展。建成2個省級、1個市級、5個縣級農業園區,培育了新馬頭鎮蜜桃、邱城鎮蜜薯、香城固鎮食用菌、梁二庄鎮文冠果等特色產業,成功創建“邱縣蜂蜜紅薯”“東方智慧樹、邱縣文冠果”兩個區域公用品牌。積極引進首農集團標准化養殖、台灣青山蘭花科技蝴蝶蘭等產業化項目,並整合農口資金在盛水灣生態產業集聚區建設高端現代化溫室,發展花卉苗木,實現多業態融合發展。

  “老沙河兩岸果樹鮮花盛開,路更寬了,水更清了,這裡太美了,真像江南水鄉一樣了。”去過邱縣老沙河的游客們都是這樣稱贊。

  邱縣進一步提升完善了水網、路網、林網,並在水網兩岸開發了老沙河高效農業帶和景觀旅游帶,大力加快農村路網規劃建設,對老沙河觀光路等鄉村道路進行升級改造,增設濱河步道、自行車道,打造群眾游玩休閑空間。目前已經打造成了一個集灌溉、供水、防洪、生態、景觀、文化、旅游、交通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工程,為促進農民增收和美麗鄉村建設發揮了巨大的效益。新“三網融合”工程為邱縣發展特色農業和全域旅游鋪平了道路,農民種植收入和務工收入實現了顯著增收。

  新“三網融合”工程讓黨員干部思想受到了一次洗禮,隻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扎扎實實為群眾辦事,就會得到群眾的支持和擁護。(劉洪濤、霍飛飛)



上一篇:河南社旗特色产业带出一方“美丽经济”
下一篇:人民网:中国有机茶第一省的“倔强”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