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品“色香味” 再品“精气神”丨茶香中国·南方有嘉木②

时间:2023-06-09来源: 首页*中鸿娱乐注册*中鸿登录平台首页

  生长于山川流水之间、云雾缭绕之境,在中国多样的自然地貌里,在群山之中,蕴藏着最普通,又最深奥的饮品体系——茶。

  中国的西南地区,是茶的故乡。漫长岁月里,苍莽丛林间野蛮生长的茶树,与人相遇相伴。名茶与山水相伴,装点了祖国的壮丽河山,虽然纬度不同、气候不同、种类不同,但各美其美,和谐相生,美美与共。

  如果问起中国最美的景色来自哪里,那一定少不了云南和贵州,“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不过,两省虽共享一片“云贵高原”,但东与西、南与北的微妙差异,还是给云南和贵州带来了自然之别。

  一山一茶,百山百味。土壤、温度、湿度、日照,甚至坡地朝向,这些山脉地域的差异,造就了不同滋味、形态各异的茶。

  八山一水一分田,贵州是我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一度让人们苦不堪言。谁料想,高海拔、低纬度,多云雾、寡日照等自然条件恰恰顺了茶叶的意,成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茶,是独特地貌的珍贵馈赠。贵州境内的每一座茶山,都孕育着风味不同的茶树。

  黔西南多早生绿茶,普安茶是贵州茶界的第一抹“春色”;黔西北有高山茶,茶树往往生长在海拔1400米以上的“高山云雾”中。黔北的遵义、黔南的都匀则名茶荟萃,贵州名茶“三绿一红”中的都匀毛尖、湄潭翠芽、遵义红都集中于此,遵义也是其中绿宝石的产区之一。贵州东部的铜仁,不仅盛产石阡苔茶、梵净翠峰等优质绿茶,更是形成了出口茶产业带,最有代表性的即是贵州抹茶。

  “高山云雾出好茶。”在云南的卫星图上我们能看到纵贯滇西,褶皱不平的庞大山脉纵谷区——横断山系。澜沧江在这里向南直下,山系南部的高冷雪峰、热带雨林、大江大河构成了这片流域壮丽独特的自然景观,也生长着世界上最多的野生大茶树,并孕育了充满“野性”的普洱茶。

  云南茶区山峦错综、河谷幽深,气候类型十分复杂,形成了立体农业的环境条件,独特的红土壤更是茶树生长的根基。由于气候、土壤、生物、地质、地形和茶树品种的综合影响,形成了普洱茶的独特风格,其他各地,即使引种云南大叶种种植,其茶叶品质,亦无法与云南茶叶相比拟。在所有普洱茶产区优渥的自然环境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四个,分别是西双版纳产区、普洱产区、临沧产区、保山产区。从名山村寨到小微产区,甚至细微到一片茶地,它们都用一村一味、一山一味的特色,共同演绎出普洱茶的绚丽多姿。

  茶——一片神奇的树叶,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在这片小小的树叶上,有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清晰脉络,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南方有嘉木,云贵出好茶。漫步在一片片古茶林、有机茶园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故事俯拾即是,一幅幅“因茶致富、因茶兴业”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徐徐展开。

  在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南屏镇整碗村的茶山上,一垄垄翠绿的茶树蜿蜒起伏,高大的遮阴树散布山间,三三两两的农民在地里劳作。

  这是茶农董祖祥的有机茶叶基地。基地的茶叶通过了欧盟、美国、日本和中国的有机认证,其中出口欧洲的茶叶每公斤最高卖到2000多欧元。作为世界茶树核心发源地之一,云南如今茶叶年综合产值逾千亿元。“十三五”以来,云南高度重视茶叶产业发展,从政策扶持、资金投入、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产业发展。2020年,云茶产业综合产值超过1000亿元。2021年云茶产业各项指标仍稳中向好,茶农茶产业人均收入达4708元,较2020年增加658元,产业效益增长助力乡村振兴作用初显;加工产值达715亿元,同比增长约92%。2022年,云茶产业全产业链实现综合产值1380亿元。

  西南腹地、边疆之内地,在平均海拔1160米的贵州省黔东南州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垄垄茶树聚成一道道绿浪随山势起伏,层叠滴翠,尽显高山云雾茶的曼妙。

  离茶树不远的地方,是雷山县望丰乡三角田村永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每逢春季,村民们都会把采摘好的茶青拿到这来卖。春茶季,雷山县108个村1.7万户7.8万余人靠着茶赚到了钱。在苍翠如海的茶园里,鲜茶争相吐绿,正值春茶产销“黄金季”。

  在2007年贵州省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之后的15年,贵州茶经历了黄金发展期,产业优势、增长潜力以及促农脱贫致富的推力更加凸显。据统计,2022年贵州茶叶产量45.4万吨,茶叶产值606.2亿元。

  茶字拆开,就是“人在草木间”,草木即自然。不同地区的人们,用不同的方法,品尝不同自然环境孕育的茶,一酙一饮,千姿百态,和而不同。

  一杯茶,可以千姿百态。中国茶的丰富多样不仅体现在茶叶品种上,更体现在品茶方式的多元上。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造就了云南人独特的饮茶习俗。

  傣族喜欢饮用“竹筒茶”。“竹筒茶”在傣语里称为“腊跺”,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饮茶方式。这种竹筒茶,既有竹子的清香,又有茶叶的芳香,非常可口。大理白族三道茶制作要求极为严格,有“三道”“六则”“十八序”之说,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布朗族的“青竹茶”则以新鲜香竹作为煮茶和饮茶工具,山泉水、鲜竹清香与茶香味融为一体,滋味十分浓烈,在吃了竹筒饭和烤肉后饮用,非常爽口。除此之外,还有僾尼人的“土锅茶”、基诺族的“腊攸”、佤族的“烧茶”、纳西族的“龙虎斗”、傈僳族的“雷响茶”、藏族的“酥油茶”、彝族的“打油茶”等,堪称中国茶文化百花园中极具地方特色的绚丽奇葩。

  说起“花式”饮茶,贵州也不遑多让。贵州山地少数民族至今仍沿袭古老的制茶工艺和饮茶习俗,拥有许多独特的茶事茶艺、茶史茶法、茶文学、茶风俗。

  贵州贞丰坡柳苗族和布依茶农,用棕榈叶将茶捆扎成火炬状的小捆,用红绒线扎成别致的“娘娘茶”“把把茶”。盘州市彝族茶农,将茶炒揉后捏成团饼状,用棕片包好挂在灶上火炕上炕干,这种茶古时叫“苦荼”。黔西北高寒地区的威宁、毕节、赫章、纳雍、大方等彝族同胞,自古至今沿袭吃“罐罐茶”的习惯,黔东南侗族的“煮油茶”更是闻名遐迩。

  一杯茶,可以和而不同。红茶属全发酵茶,因其茶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均为红色而得名。不论哪种红茶,都具有红茶、红叶、红汤和香甜味醇的特征,但细论起来,各种红茶之间也各有特色。

  普安红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自然优势孕育出了外形肥硕,芽毫显露,汤色红艳,香气高锐,带自然花香,滋味浓醇甘甜的普安红茶。普安的茶叶生长较慢,叶厚,芽叶内含物质丰富,茶芽持嫩性好,这种芽叶加工的茶叶香高、味醇、韵长久。

  与其他红茶不同,滇红以凤庆大叶种茶为原料,其色更艳、香更浓、味更醇,分别有“滇红工夫茶”“滇红碎茶”“滇红特形茶”。滇红工夫茶较为常见,适宜冲泡清饮。其外形条索紧结、雄壮,具有色泽乌润、苗峰秀丽、金毫显露、香气馥郁、滋味浓醇、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匀等特点。

  不仅是普安红与凤庆滇红,从云贵川到苏浙皖,从海南岛到渤海湾,“和而不同”的茶文化犹如花朵一般在祖国大地竞相绽放。江浙一带喜饮龙井茶,闽粤台等地偏好小杯啜饮功夫茶,而川渝地区保留着喝盖碗茶的习俗。不同文化、地域交流碰撞,为“茶”之一字,带来了更多的启发和可能性。

  一株挺秀的嘉木,一片和合的叶子,一盏甘冽的清茗。正是:南方有嘉木,初品“色香味”,再品“精气神”。



上一篇:普洱茶的最佳拍档、西双版纳非遗傣陶亮相深圳文博会
下一篇:家里放了几年的绿茶、红茶、普洱茶还能喝吗?3句话给你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