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安溪铁观音到“中茶”中国茶叶第一股的诞生为何如此艰难?

时间:2024-01-24来源: 首页*中鸿娱乐注册*中鸿登录平台首页

  几乎已经万事俱备,可惜却遇到了史上最严格的IPO企业清查风暴,最终只得抱憾“折戟”。

  这说明中国茶业已经不再封闭保守了,知道借助外力来推动自己加快发展速度了,资本就是最直接的外力。

  虽然现在中国7万茶企中,只有为数不多的数十家新三板茶企,但是仍阻止不了中国茶叶企业争取上市的步伐。

  从16家上市茶企公布的2020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中,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目前中国上市茶企的营收现状。

  2020年上半年,16家上市茶企累计营业收入为13.14亿元,19年同期为14.56亿元,2020年上半年较去年同期营业收入减少比例为9.77%。

  在16家上市茶企中,仅有天福一家上半年营收过亿,为7.51亿元,去年同期则是三家,分别是天福、谢裕大、松萝茶业。

  从2019年上半年到2020年上半年企业营业收入变化来看,10家茶企的营业收入相较19年上半年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同比下滑。

  下滑比例前3名的依次为:雅安茶厂(-36.47%),子久文化(-34.74%)以及松萝茶业(-29.38%)。

  营业收入额减少排在前3名的企业依次为:天福茗茶(减少8888万元),松萝茶业(减少3114万元),谢裕大(减少1919万元)。

  而从单个企业的营业收入来看,2020年上半年,营业收入排名前5的茶企依次为:天福7.51亿元,美灵宝9726万元,茗皇天然9391万元,谢裕大8708万元,松萝茶业7482万元。

  这七件事中,前六件事多有相关企业登陆A股资本市场,作为其中之一的茶行业,却始终没有在A股实现零的突破。

  2020年,中国证监会官网先后发布澜沧古茶和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后简称“中茶”)的招股说明书。

  中茶和澜沧古茶作为传统茶企的重要代表,他们两家率先加入了“茶叶第一股”角逐。

  中茶的前身是成立于1949年11月的中国茶业公司,老牌国企,总部位于北京,多茶类经营,在多个茶区设有生产性机构,市场分布海内外。

  在经过混改、股改和历次股份转让后,中国茶叶引入了新股东并形成了以下的股权结构。

  此外,中茶已于去年控股杭州龙冠,这一举措为中茶发力龙井及浙江市场提供了一个重要支点。

  中国茶叶此次为冲刺A股市场,拟公开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9375万股,募资5.4亿元,用于云南普洱茶产能建设项目和营销网络及品牌建设项目。

  澜沧古茶的前身是成立于2002年9月的古茶公司,民营企业,总部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产品以普洱茶为主,市场初步呈全国性分布,但以珠三角地区为侧重。

  根据两家公司招股说明书中“合并利润表主要数据”显示,报告期的2017-2019年度,中茶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29亿元、14.90亿元和16.2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81亿元、1.45亿元和1.66亿元。

  澜沧古茶则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50亿元、3.00亿元和3.8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0.59亿元、0.76亿元和0.81亿元。

  除了这两家实力雄厚的传统茶企之外,不少新式茶饮品牌也加入了冲刺A股的大军。

  2021年2月11日,新式茶饮品牌奈雪的茶发表声明称,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书。

  在此前一年内,奈雪的茶已六次被传上市,同时被传上市的还有“行业老大”喜茶和“200亿市值黑马”的蜜雪冰城。

  “奈雪的茶”自2015年11月在深圳开设第一家茶饮店起便定位与市场上其他茶饮品牌与众不同,它是奔着年轻人来的。

  为了顺利上市A股,更为了今后的持续发展,“奈雪的茶”分别实施了购股权计划和股份激励计划用于激励人才。

  根据购股权计划,“奈雪的茶”共向118名员工授予了3495.0818万股购股权。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我们无法预计“奈雪的茶”能否上市成功。但是,我们相信,它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中国A股“茶叶第一股”的角逐尚未结束,各大茶企都在摩拳擦掌,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截至目前,中国茶业市场规模已经接近3000亿元,多家茶企曾试图问鼎“茶叶第一股”。

  业内人士认为,茶叶生产属于低技术含量的传统工艺,行业标准执行水平也参差不齐,即使是上市后,中茶乃至整个茶行业还将面临更多的挑战。

  市场集中度低是传统茶企上市之路上的第一个难题,即便是在茶叶行业中营收最高的龙头茶企,市占率也不到1%。

  就拿上文提到的中茶来说,作为一个老牌国企,中茶旗下品牌众多,产品线齐全,包括乌龙茶、普洱茶、花茶、红茶、六堡茶、白茶、安化黑茶、绿茶及相关制品等。

  其实中茶的市场占有率并不高,招股书显示,2019年该公司在不同茶类的市占率分别为:黑茶1.15%,乌龙茶1.74%,红茶1.67%,白茶0.77%。

  无法实现机械化、标准化,也决定了很多茶企没有快速成长的商业模式,且商业模式有可预见的天花板。

  而且茶饮、茶衍生物等开发不足,大多以原叶茶、茶粉等低附加值产品为主,导致利润不高。

  同时,茶企经营的产业链较长、管理欠缺规范,使得行业外资本无心进入,茶企也很难迈入资本市场。

  在上市的道路上,不只传统茶企面临着重重困境,新式茶饮行业也遭遇了不小的难题。

  餐饮界常流传这样的话:中餐是“加盐少许,花椒若干”,西餐则为“加80g葡萄酒,旺火120度”。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首席科学家尹军峰则表示:“过去几十年甚至一百年时间里,茶叶的原材料加工、生产全部围绕一杯冲泡的原叶茶,而真正能匹配新式茶饮大规模生产的体系还在不断打磨中。”

  原料之外,在茶饮的制作上,即便喜茶、奈雪制定了严格的SOP(标准作业流程),但因自动化程度低、供应链不够智能,要为此付出极高的人力成本。

  奈雪的茶门店数从2017年的44家,到2018年翻了三倍至155家,并在2018年实现了10.68亿元营收。

  奈雪的租金开支与物业管理费大于港股上市餐饮企业,因此飞速扩张就伴随着大额亏损。

  以2019年为例,奈雪的茶租金成本高达总成本的15.6%,2019年海底捞租金物业成本为0.9%,九毛九租金物业成本为9.7%。

  其招股书显示,2018年亏损6973万元,2019年亏损3968万元,2020年前三季度亏损2751万元。

  对于一家上市企业的业绩增长来说,战略、商业模式、营销策略、品牌建设,缺一不可。

  现实情况是,目前中国茶叶企业,基本上发展战略都不清晰,对目标缺乏科学的评估。

  商业模式也不清晰,过度依赖专卖店和团购渠道,各自的品牌也没形成差异化的定位。

  对于企业来说,上市只是一个开始,只有经受住后续的治理、发展考验才意味着经营规范、持续盈利。

  现在不少人比较担心的是一些茶叶企业为了上市而上市,把上市看成是终极目标,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其实,各大茶企纷纷冲击A股、争做“中国茶叶第一股”,是为了争取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巨大影响力。

  有了“中国茶叶第一股”这个称号,不仅会给茶企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给巨大的茶产业投入雪中送炭,还能将企业的品牌效应带至全国乃至世界。

  对于茶企而言,上市绝不是终点,只有加快转型和升级的步伐,才能保证上市之后也能良性发展。

  精准把脉,精准触达,才能够让中国茶企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中站稳脚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茗唐中式茶创始人薛锦山与足球巨星 C罗共度中国行晚宴
下一篇:茶转载丨国内首个!「中国茶叶进出口供求信息采集平台」新版踏春而来